丽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字化赋能精准服务,高效化驱动采购质效提升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4日 09:36
丽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字化赋能精准服务,高效化驱动采购质效提升
在政府采购大市场中,集采机构是重要的服务平台和操作枢纽,肩负着保障采购活动规范高效运行的关键使命。那么,如何为各方采购主体提供优质服务?怎样提升政府采购质效?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走进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丽水市,实地探访丽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全面了解其在提升服务效能,推进政府采购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
为采购人提供精准导办服务,开设绿色通道
据了解,中心秉承服务高效化的工作理念,实行靠前服务,精准导办。中心主任张晓峰向记者介绍,近几年,面对多样化的采购需求,中心实行了精准导办服务。例如,对一批涉及重大民生项目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服务,全力助推重大项目跑出“加速度”。针对采购人行业不熟、需求不准等问题,中心开展上门培训和指导,深入剖析采购违规案例,多措并举助力采购人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规避采购风险。此外,中心还秉持“服务至上”理念,推出了公共资源交易便民二维码,企业和办事群众用手机一扫,就可以了解所需内容,实现“指尖上”的便利。中心通过这些举措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张晓峰主任幽默地说:“我们对政府采购只说yes,不说no!有求必应,在中心不是口号,而是我们的行动准则。”
推行不见面评标,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
中心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具体都实行了哪些举措?有什么成效呢?张晓峰介绍,中心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率先从模式上入手,全面推行“不见面”评标模式,降低企业投标成本。2022年,中心就已实现“市县一体化”政府采购远程异地开评标。除隔夜评审项目、需现场查看样品的项目、涉密项目及其他不适宜采用远程异地评审的项目外,均要求实行远程异地评标。截止2025年5月31日,全市共组织实施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项目623个。
张晓峰表示,实现远程异地评标百分百覆盖已经成为中心的特色品牌。他认为,远程异地评标不仅能推动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提升,还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遏制围标串标,并促进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
进场行为全留痕,异常情况全预警
“以前交易主要依靠人工操作,现在全面实行电子化、智能化运行。”张晓峰告诉记者,中心在全省率先打造“交易数据全贯通、进场行为全留痕、异常情况全预警”的全流程数字见证服务管理模式,系统会自动记录所有进场项目的交易环节,将无形数据有形化、可视化,零散数据序列化、逻辑化。
不仅如此,中心还在评标区域部署定位基站,向评审专家、代理人员发放定位卡,确保评标区域进场人员实名管理,实现人员行为“轨迹+视频”的智能留痕管理,这可以有效防范有不良记录或“穿马甲”的人员进入评标现场。2024年,中心对进场的评审专家、代理人员行为轨迹见证管理4529人次,有效制止代理人员及评审专家违规行为75次。
另外,中心围绕业务流程、开标流程、评标流程、轨迹行为等4个类别,科学设定了42个预警点,对异常情形实施红黄蓝三色分类管理。例如,当现场出现预警点时,将实时触发智能报警,中心会组织人员到现场核查处理,并将后续的监管事宜移交监督部门处理。所有预警数据均保留一年左右,确保全流程可追溯。2024年,系统自动预警152次,处置率达100%。
打造代理机构超市,实现履约评价管理“全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财政部门的支持下,中心创新性地打造了代理机构超市。张晓峰详细介绍道:“我们打造的代理机构超市,通过三大创新机制优化行业生态:一是标准化合约管理,明确权责边界;二是动态化评分机制,实行奖优罚劣;三是智能化预警处置,建立退出机制。”即所有入场使用中心电子交易系统的代理机构需签订标准化服务合约,明确权责义务,并纳入量化评价体系。如累计扣分达到预警值时,将要求代理机构提升业务能力,否则停止代理项目。2024年,丽水市入驻代理机构超市的代理中介机构有161家。
此外,中心还实行“1+9”联动机制,即丽水市交易中心加9个县(市、区),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10个单位数据互通,将原本零碎分散的县域管理升级为全市一体化集成管理。代理机构只需一地签订一份协议,即可实现“一地注册、全市通行”,有效打破行政地域壁垒,构建起标准化、可量化的代理机构履约评价办法。张晓峰表示,该机制为采购人和代理机构提供了一个实现“双向奔赴”的互通平台,每年为全市约5000个交易项目提供优质的招标代理服务选择,全面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