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招标公告| |采购公告| |资讯中心| |采购机构| |项目中心| |供应商库| |会员中心| |招标助手| |专家库 |
信息搜索

河北监管局:坚持“四字诀” 扎实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监管工作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11日 09:17

河北监管局:坚持“四字诀” 扎实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监管工作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河北监管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监管的重大意义,把国债资金监管作为重中之重高位推进,坚持“谋、学、合、实”四字诀,持续加强监管工作,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落地见效。

  一、以“谋”为始,强化组织保障

  河北监管局充分认识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国债资金监管作为重点监管工作,精心谋划部署,强化组织实施,确保财政部各项要求落实落细。成立河北监管局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监管工作组,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协同开展监管工作,明确工作分工,压实监管责任。紧密结合河北省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特点和全局监管力量,研究制定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监管要求,健全工作流程,统筹全局力量,明确处室分工,形成工作合力,为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定期召开局务会,听取工作推进情况,加强工作调度,强化过程控制。组织相关处室及时开展业务培训,分享工作经验、交流工作方法,提高监管能力。

  二、以“学”为基,强化监管基础

  专题组织学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相关政策文件,深入领会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拉动投资增长、释放消费潜力、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做好国债资金监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是明确监管要求。认真学习财政部制定的相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监管办法和工作方案,明晰监管范围、内容、方式方法等,推动国债资金高效使用。二是掌握申报要求。面对国债资金支持领域广、项目多的特点,积极与省发展改革委对接,收集汇总国债资金分领域、分投向的政策文件,梳理政策要点,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加强政策交流研讨,明晰申报要求,把握监管要点,夯实监管基础。三是开展案例学习。梳理以往增发国债资金、专项债券资金监管成果,建立监管案例库,明确国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监管重点,把握主要环节和关键点。同时结合国债资金监管实际情况,持续补充完善案例库,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掌握,举一反三,提升监管质效。

  三、以“合”为要,强化协调联动

  构建多维度监管体系,加强与有关单位协调沟通,形成监管合力。一是加强与部内司局请示汇报。及时反映国债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新情况,了解国债资金监管方面的新政策,精准把握监管重点和要求。二是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协同互动。积极对接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部门,动态了解项目情况,动态更新项目清单,动态掌握项目实施进展。牵头组织召开座谈会,就部门间工作协同达成共识,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三是加强与项目申报实施主体沟通。了解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与地方发改、财政等部门建立推动整改落实机制。及时印发监管通知和加强问题整改工作意见等,进一步明确监管要求,督促管好用好国债资金。

  四、以“实”为重,强化日常监管

  坚持线上监控、线下核查相结合,完善闭环管理机制,动态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实现国债资金全过程监管。一是线上监控。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动态跟踪项目资金分解下达和支出情况,结合项目支出进度等指标筛查疑点线索,通过相关预警方式分析疑点,实施线上监控。二是线下核查。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项目和资金走的原则,针对疑点线索开展现场核查,重点关注资金申报实施、资金分配下达、资金拨付使用等情况。三是闭环管理。以查促改,压实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整改责任,推进问题整改及时到位。同时,定期总结核查经验,深刻剖析原因,梳理形成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提出改进管理、完善机制等政策建议,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0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展会推荐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自助友情链接 | 机构文件 | 汇款帐号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2000-2023 本站网络实名/中文域名:"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中文网 政府采购网.中文网 招标网.中文网"
本网站域名:www.chinabidding.org.cn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京ICP备2021005469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0
技术支持:北京中政发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政府采购信息服务:政采标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管理:政府采购招标中心 联系电话:010-68282024 83684022 传真:010-83684022 更多联系电话...
标讯接收邮箱:service@gov-cg.org.cn 供应商邮箱:zfcgzb@gov-c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