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监管局:“三步走”构建闭环机制 高效完成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工作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3日 09:14
山西监管局:“三步走”构建闭环机制 高效完成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工作
为提升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管理效能,按照财政部统一工作部署,山西监管局积极行动,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三步走”构建闭环机制,高效完成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统筹谋划,快速推进,凝聚工作合力。局党组高度重视本次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分管局领导担任评价工作组组长,靠前指挥、强化调度。一是科学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按照财政部有关文件要求和工作指南,我局结合山西省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局领导牵头、具体处室承办、指定专人负责的评价工作小组,有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评价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二是深钻细研政策,提升业务水平。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暨业务培训会,细化组内责任分工,系统学习政策文件,逐条研判评价指标,准确把握评价要求,确保评价工作有理可依、有据可寻。三是建立横向协同,实现联合推动。加强与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沟通联系,组织召开三部门参加的省级绩效评价座谈会,深入了解全省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建立协同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共同推动绩效评价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加强纵向联动,全面掌握情况。根据绩效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印发评价通知,制定资料清单,明晰工作要求,层层压实责任。现场督导各市县相关单位,按要求准备好项目支撑材料,并先行提供绩效自评报告,以便评价组做好资金与项目相关材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研究工作。
二、现场查证,评调结合,护航工作落实。评价组根据资金分配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结合常态化监督掌握的问题线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市县,从“查、访、调、评”四个维度切入,扎实细致开展现场绩效评价工作。一是查证资料求“全”。按照资金分配拨付流向,从财政、部门到项目实施单位,全过程追踪查证资金收付凭证,精准评价资金使用管理效益;按照任务落地执行流程,从方案、机制、立项、施工到最后验收,全链条追踪查证业务实施资料,精准全面评价项目建设管理效果。二是走访座谈求“实”。在查证资料的基础上,评价组广泛走访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奶农、种养循环相关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一对一访谈、集中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有疑问的环节和情况重点关注、抽丝剥茧,力求多角度、全方位掌握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的产出实效。三是评价赋分求“准”。结合查证资料、现场走访调研情况,多维度收集数据,依据评分体系和指南,建立清晰的“标尺”,结合项目实施成效,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资金实际情况,科学、精准赋分并形成报告。四是专题调研求“深”。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关键举措。结合日常监管掌握的情况,评价组选择农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和奶农牧场经营两个主题,利用现场评价机会,深入调研分析,形成有价值的专题报告。
三、反馈追踪,构建闭环,推动工作优化。山西监管局持续深化闭环管理理念,坚持评价工作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促进评价结果充分运用,着力做好绩效评价“后半篇文章”。一是督促立行立改。对评价中发现的财务核算错误、财务制度使用不正确、内控流程缺失等管理不规范问题,现场反馈并督促即时整改;对评价对象提供资料存在缺漏和支撑不够的,及时沟通提醒,要求限期补正,确保评价结论客观公正。二是推动管理提升。立足财政监管视角,梳理归纳评价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与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交流反馈,一起分析原因、查找漏洞,研提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的方案与措施,促进资金和项目管理效能持续提升。三是强化结果运用。推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实现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双提升。四是服务决策参考。深度挖掘绩效评价工作成果,在全面准确客观反映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管理使用绩效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报告、调研材料、工作信息等方式反映农村基层的生动实践和真实声音,以鲜活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和监管视角的意见建议,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1日